网络强国·百人谈 | 毛伟:AI时代,需要更多年轻人引领互联网技术创新11
发表时间:2025-07-02 10:07 从跟跑到领跑 中国迈向网络强国 “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的时间较晚。1994年,中国成为国际互联网大家庭的第七十七名成员。在互联网发展早期,中国的技术标准贡献较少。”毛伟谈到,胡启恒院士曾针对上述情况说过一句话:“互联网好比是一艘大船,最初是由欧美的技术专家制造的,中国作为后上船者,不能只是坐享其成,也应有所贡献。”彼时,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发布的3000多个征求意见稿(RFC),中国的技术标准贡献数量仅有2个。 毛伟主任介绍,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制定RFC数量节节攀升,从2011年开始,成为全球作者数量第二的国家,甚至部分公司、机构,技术标准贡献数量已经全球领先。例如华为2022年当年RFC标准贡献数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一,中国移动RFC标准贡献数量为全球运营商排名第一。“可以说,在技术领先性上、在网络规模上,中国已经趋于全球第一了。中国互联网从原来的跟随者,逐步成为并跑者,甚至在某些领域里已经成为领先者。” 谈到如何衡量网络大国和网络强国,毛伟指出:“网络大国的衡量指标包括网民数量、宽带网民数量、国家域名注册量,2008年,中国三项指标均跃居全球第一,我们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一个网络大国。”但是衡量网络强国,尚无固定标准,毛伟提出,“我认为是技术领先性,国际互联网标准的制定是一个衡量指标。中国RFC国际标准制定作者数量全球第二,可以认为,我们国家正走在迈向网络强国的康庄大道上。” AI时代发展 需要更多年轻人引领创新 第四届下一代DNS发展论坛现场,颁发了第三届“互联网基础技术贡献奖”。邬贺铨教授、冯登国教授、张宏科教授、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究员钱华林、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科技委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韩夏五位授奖人联合为获奖者颁奖。 ![]() 据了解,该奖项由中国互联网资深专家联合发起,互联网域名系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ZDNS)主办,联合发起人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启恒、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究员钱华林、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黄澄清、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科技委主任蒋林涛、清华大学教授李星、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马严、互联网域名系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ZDNS)主任毛伟。 作为发起人之一,毛伟谈到,“这个活动的发起和邬贺铨院士的一句话有关系,邬贺铨院士希望鼓励更多年轻人投身到互联网发展的新征程。未来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在AI时代发展下,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去引领创新。” 毛伟谈到,今年以来,无论是深度AI搜索引擎DeepSeek,还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改进型超音速多用途战斗机歼-10C,看到这些领域的技术创新与领先现状,都备受鼓舞。感慨于中国互联网基础技术从跟随到引领的过程,毛伟提出:“借AI时代的发展,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能够全面领先。互联网基础技术要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样的关键时刻,需要一大批年轻人来引领创新,所以通过互联网技术贡献奖,希望能够激发更多的年轻人来投入到互联网新征程,引领未来发展。” 声明:此篇为ZDNS-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https://www.zdns.cn/h-nd-638.html
|